2025年的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 没事闲扯
- 10天前
- 35热度
- 0评论
国庆回家,和正在上四年级的儿子聊了聊。问他信息技术课都学些什么,孩子眨巴着眼睛说:“主要就是练习打字。”
这让我有些感慨。在人工智能席卷全球的2023年,我们的信息技术基础教育,似乎还停留在二十年前的模式。【往前推20年左右,上初中的老韩确实在学打字】
打字重要吗?重要。 它是人机交互的基础,就像学写字一样必要。但问题在于,如果整个小学阶段的信息技术教育只停留在打字层面,那就像学语文只学握笔姿势一样片面。
现在的孩子是数字原生代,他们生活在AI助手、智能推荐和自动驾驶不再是科幻概念的时代。我们的信息技术教育,应该帮助他们理解而不仅仅是使用这个智能世界。
那么,从打字到AI,我们需要给孩子搭建什么样的知识阶梯?【针对大部分孩子来说,要参与竞赛的同学也可以参考,但是请在自己选择的道路上加油坚持】
第一阶段:计算思维启蒙(小学低年级)
-
用图形化编程理解顺序、循环、判断
-
通过简单算法游戏培养问题分解能力
-
认识计算机如何“思考”(输入-处理-输出)
第二阶段:数字世界认知(小学中高年级)
-
互联网是如何工作的(不只是会刷视频)
-
数据与信息的关系(图片、文字、声音在计算机中是什么)
-
简单的逻辑与算法(排序、搜索的基本原理)
第三阶段:AI初体验(小学高年级&初中)
-
机器学习是什么(让计算机从数据中学习)
-
身边的人工智能应用(推荐系统、语音识别)
-
简单的AI项目实践(训练一个图像识别模型)
这不是要每个孩子都成为程序员,而是培养一种数字时代的素养——理解我们使用的工具背后的原理,从而能够更好地驾驭它们。
接下来,老韩计划在公众号里系统性地分享一些适合中小学阶段的信息技术教学内容。不是枯燥的教材,而是有趣、实用、能动手的实验和项目。
比如,我们可以用一个小游戏来解释什么是“算法”;用训练宠物来类比“机器学习”;甚至用几分钟时间,让孩子亲眼看到计算机如何识别他们画的小猫。
我们希望孩子不只是技术的消费者,更成为技术的理解者和创造者。
信息技术教育不该停留在打字层面,因为我们的孩子,值得更好的数字启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