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读书
从小到大,书读了不少。小学和高中尤其多。小学时条件艰苦,学校那时候没有图书馆,所有的书都在一个柜子里锁着放在老师办公室,我在那个办公室里住了一学期,那个书柜里的书被我翻了一遍又一遍。儿童故事、科幻故事、历史故事……那是儿时最美好的回忆之一了。
高中时期迷恋文学,看了各种当时的年轻文学,读者和青年文摘更是每期必读。当时正是韩寒和郭敬明最火的时候。写诗歌,写小说,买了软盘存着自己的文字。虽说现在已经找不到软盘了,昨晚尝试去红袖添香上搜寻当时发表的那些许回忆,也是失望收场,但好歹也算是做过一回文艺青年。
如今,从事的行业和文学几乎毫无关系,读的书也越来越少,却也是因为现在的书多了很多鸡汤文。我认为,读书的过程,是构建世界观观的一个必要过程。年过30,世界观也逐渐成型、成熟,此时对于读书这个事情就要量力而行了。如同“冤冤相报何时了”和“此仇不报非君子”这种意思几乎相悖的俗话一样,都有着自己的道理,也都流传了这么多年。每个作者对同一件事的看法可能是完全不同,甚至是完全相悖的。每个读者从同一本书中获取到的东西也不相同。这个时候,我们在读书的时候就要守住本心,同时能设身处地地站在作者角度看问题,也算是我们在读那本书时短暂穿越到他人身上,感受了一把不一样的人生。
有时候觉得,读书和旅行的意义大同小异,都是将自己扔进一个原本不属于自己的世界,去感受一番他人的生活,体会一把他人的人生。
大多数人,大多数时候,多读书总是没错的。但尽信书不如无书,时刻秉承着初心,带上包容且批判的心情去读书才是极好的。
逐渐开始讨厌碎片化阅读,个人认为,碎片化阅读应该同查字典一样,查阅一次或多次加深印象,进而掌握它。但现在的碎片化却太碎了,仔细阅读文章,未必能获取到自己真正想要的。我关注的大多是技术公众号,我更倾向于将文章收集起来,连贯起来阅读。自己写技术博客时也倾向于写主题明确的专栏。如果必须一篇文章搞定,那也尽量的有头有尾。防止以后的自己和他人都获取不到文章要表达的真正意思。
吾辈读书治学,当进德修业!